你的位置:炒股配资平台首选_正规炒股首选配资_网络炒股首选配资 > 炒股配资平台首选 >
期货配资资管软件 《11》猫哭耗子为哪般?_董钧_王莽_天子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21:51 点击次数:144
王莽害死了刘箕子,还猫哭耗子大发慈悲,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。因为葬礼太过隆重,每天举哀的食客都是人山人海,廪牺署掌管三牲,一天到晚都在杀猪宰羊,董钧那个时候也是忙得不亦乐乎。刘箕子之死,董钧怀着深深的愧疚,总是谴责自己没有把自己的预感转达到天子那里,如果自己想尽办法觐见天子,如果自己免使天子受害,那该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?而今天子无可奈何的去了,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,董钧只有加倍的努力,为办好天子的葬礼尽自己绵薄之力。正是董钧在天子葬礼期间的突出表现,加上王莽为笼络人心,天子死后不久,王莽即大肆提拔官员,见官升一级,董钧升为廪牺令,俸禄六百石。又因为王莽规定,六百石以上官员必须为刘箕子守孝三年,因此董钧也在守孝之列,守孝期间,官员不得擅离职守,违者斩!按照董钧的原意,他对自己没能觐见天子而自责,本打算安葬天子后,就辞职回老家,永不再做官。没想到现在做了廪牺令,必须守孝三年,无法离去,只好听命守孝。董钧想,反正是为大汉天子守孝,那就守满三年,再作道理。
一切都已平静之后,董钧决定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,打算三年后回到老家干什么。因为,这辈子无论如何得做点什么。总的原则是,不留在京都,因为京都是个非常可怕的地方。自从到京都以来,董钧对大汉朝廷发生的许许多多险恶无比的事情感到十分恐怖,朝廷尔虞我诈太不可思议,加上王莽这样险恶的大臣当道,在朝廷绝无好下场。因此,离开是绝对的。只是离开后回老家去干什么就得好好考虑、好好规划了。
展开剩余90%董钧想,朝廷的险恶不必细想,但是人的生存和延续是一定的。人要求知亦是必然的。回老家去,就像先贤孔子那样,驯化学子,为人师表,也算是一大乐事。那么将来回去家乡,就创办学堂,教书育人。先皇汉武帝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,已经为后人治学奠定了基础,那么就深钻儒学,教化世人。确定了自己今后的去向和目标,董钧便朝着这个目标奋斗,苦心钻研经学儒术。当然,此前董钧拜王临为师,学习仪礼,而今仍然不曾放弃。在他看来,多一门学问,总比不懂要好。
董钧潜心学习,有一个人却时常要打扰他,这就是哀章。哀章还是不断要求董钧把他拉进朝廷的门槛,董钧脱不了乡情,只好再三求情,通过王临,给哀章谋了一个原来董钧所干的差事,做了掌固。因为掌固直接在廪牺令董钧手下当差,所以哀章就时不时邀请董钧进酒店,虽然董钧非常不愿意耗费自己的时光,尽可能推辞就推辞。但是碍于面子,也不好总是推辞。比如三次相请,也得有一次受邀。每次受邀,董钧见哀章接触的多是三教九流之辈,劝说哀章离那些人远一点,但是哀章却我行我素,董钧后来觉得老是劝没什么意义,也就睁只眼闭只眼,不把哀章的事儿放在心上了。
董钧只顾自己深刻钻研仪礼儒学,本不打算过问朝廷其它事儿。然而人在朝中,许多事儿自然就要传到耳朵里来。有些事,不是自己不想知道,而是很自然就会知晓。比如,天子死了,国中不可一日无君,新天子必然登基。刘箕子当初九岁,本是够小的了,而今登基的天子,不可思议的还要小,小到连说话都还吐不清,居然就做了天子,这就是年仅两岁的刘婴,号孺子。因为刘婴实在太小,无能主政,所以就暂时做太子,而朝中则由安汉公王莽主政。
原来,平帝死后,本来一心想当皇帝的王莽感到自己当皇帝的条件还不成熟,就决定再立一个傀儡。他在刘氏宗亲里边挑选,挑出的人都在二十多岁,足以执政。王莽觉得,年龄大的人做了天子,绝对不会听他的话,他不好驾驭天子。因此借口这些人与平帝都是兄弟辈份,平辈不好做继承人。于是王莽就从汉宣帝的玄孙里边,选择了最年幼的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继承人。刘婴才两岁,毕竟太小,什么都不懂,根本不能主政,老谋深算的王莽就想由自己做没有名义的“皇帝”。
要行使皇帝的权力,总得编造个理由。当时盛行符命图谶,于是有人就给编造了一个白石符命图谶。武功县长孟通,疏浚水井挖得一块白石头,上头是圆形,下部是四方形,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,文字是“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”。王莽自己不出面,却叫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,太皇太后说:“这明明是欺骗天下,不可以施行!”太保王舜告诉太皇太后,“事已如此,无可奈何。想要制止,力量也达不到。而且王莽没有别的想法,只是想要公开宣告代行皇帝的职权来加强他的权力,好去镇服全国罢了。”太皇太后被逼得无可奈何,只好按王莽的意思下诏书,“令安汉公居摄践祚,如周公故事。”
居摄践祚什么意思?居摄,就是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,由大臣代居其位。践祚,本来是指帝王“即位”的意思,现在太皇太后已经同意王莽居摄,王莽便正式就任“假皇帝”。为了表示他是西汉帝国的真正主宰,于是做了三件事:第一件事改元,称居摄元年。第二件事,到南郊祭祀天帝,到东郊迎接春天,在明堂举行大射礼。这些过去都是皇帝主持的事,如今理应由孺子刘婴负责,但他只有两岁,所以这一切均由王莽主持。无论“假皇帝”还是“摄皇帝”,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,王莽的权力早已超过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刘婴了,只是没有宣布改朝换代而已。
董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廪牺令,但是朝廷这么重大的权力演变活动,以及围绕权力演变活动举行的各种隆重的礼仪活动,俸禄六百石的董钧那是必定要参加的。因此所有这些权力演变,董钧也都一清二楚。而且,通过老师王临,董钧甚至比一般官员都还要更加深刻的了解王莽。有些细节的东西,可以说比很多官员都知道更多。你比如说,那块白石符命图谶的来历,董钧就从老师王临那里知道得一清二楚。
原来,王莽找到了刘婴这个幼儿之后,从来做事情就很隐秘的王莽不好直接说要当摄皇帝,回到家中王莽就长吁短叹,王临问老爹怎么了?王莽说,他为大汉社稷着想,可谓呕心沥血。现在选中了刘婴,但那毕竟是个孩子,根本不能亲政,我这个安汉公,担当着安定大汉的重任,却不能直接坐到龙椅上发号施令,这可怎么好呢?
王莽为这个事情绞尽脑汁,终于王临看到他老爹想出了个办法,并且迅速拟了个密折,王临偷眼看见密折的意思是,要武功县令孟通想办法搞一个符命图谶的玩意,至于符命图谶怎么搞法,王莽提出了具体方案,并拟定了具体的内容,派人送到了一百四十里之外的武功县。
为啥要舍近求远送到一百四十里之外呢,就是要制造京都毫不知情的假象。果然不久,武功县令孟通就大张旗鼓的抬着一块玲珑剔透的白石来到京都,声称是上天赐给的符命图谶,王莽就这样名正言顺的做了摄皇帝了。
董钧知道了王莽做摄皇帝的内幕,不禁暗暗叫苦,感叹大汉江山终将易手他人。董钧叹息,不料却被哀章看出了一点端倪,就转弯抹角探问,董钧无意中道出了王莽的伎俩。说者倒没往心里去,可是听者哀章却受到启发,打起了主意。不过这是后话,这里暂且搁下不提。
王莽的所作所为,并不是朝臣全都拥护,也有许多人心里表示反对,只是不敢明明白白表示出来。王莽三月立孺子刘婴为太子,立刻引起固守刘氏汉室“正统”观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满。不少人识破了王莽假仁假义的面具,有七十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,或告退,或隐居,表示忠事汉室而不为王氏朝官。按照王莽的意图,六百石以上官员都得为平帝守孝三年,三年内不得辞官,但是刘氏宗亲则不在此列。所以刘氏宗亲的朝官要辞,王莽则同意。在王莽而言,他巴不得刘氏宗亲全部退出朝政,那样就正中他的下怀了。
告退隐居的官吏是慑于王莽的淫威,也有不怕事的,公然起来造反,要求王莽下台。最先发难的还是刘姓宗室、安众侯刘崇,在刘婴立为太子不到一个月的四月就起兵反抗。刘崇很有雄心,但行事只凭一腔热血,没有谋略,他带领封国境内的一百多号兵士,雄赳赳的攻打第一座城池宛县,结果兵力太少,还没到城门口,就被王莽的大军给碾成了齑粉。消息传到京都,王莽大为高兴,满朝庆贺,摆宴三天,董钧这样的令官也被召集参加庆宴,好不热闹。
每日宴席归来,董钧就要深深自责,痛陈自己没有把预感转告平帝,非常愧对平帝的亡灵。总是面朝平帝安葬的方向,每日三拜,内心祷告,希求平帝宽恕。长此以往,董钧心里更是坚定了终有一天,离开朝廷,只要王莽主政,就绝不依附王氏政权!
刘崇起兵之后,朝廷又出了一件大事。这天,王莽亲自抱着刘婴,率领满朝文武百官,浩浩荡荡前往刘氏祖庙,哭求神灵保佑,宣布等孺子刘婴长大成人后,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。一连很多天,王莽抱着孺子刘婴,哭求不止。董钧也在百官祷告的行列,跟着念念有词。百官祷告,大都跟着王莽念叨神灵保佑孺子刘婴快快长大,以便早早亲政。也有的暗暗诅咒王莽,希望王莽退位。董钧也在诅咒,他诅咒王莽早死,祈求神灵保佑大汉江山不要易手他人,保佑大汉江山永固万年!
就在王莽与满朝文武百官在刘氏祖庙哭求神灵保佑处于绝望之际,突然快马来报,说叛军消灭了,彻底灭亡了!王莽顿时转忧为喜,立马回到宫中,又是好一场盛大的庆典,庆贺平息叛乱的胜利。
原来,这次叛乱发生在居摄二年(公元7年)九月,东郡太守翟义再次发难,举起反王莽的大旗。翟义拥立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,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,“王莽毒死平帝,执行天子特权,妄想断绝汉代的江山社稷,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,诛灭王莽!”各郡国纷纷响应,队伍迅速发展,兵力达到了十万。
翟义什么人,他为什么就有这样大的号召力?原来,这翟义的老父亲翟方进原是先皇成帝刘骜的丞相。当了十年丞相的翟方进,威望很高,人脉很广。翟丞相身为丞相,便有自己的封地,他的儿子自然也是官儿,其子翟义年二十就是南阳都尉,掌管军权的官儿。后来又升任东郡郡守。王莽居摄,翟义痛恨,就与姐姐的儿子上蔡人陈丰密谋说,“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,向全国发号施令,故意在皇族中挑选一个幼年孩子,称为孺子,假托周公辅佐成王的作法,试探天下人心,他必然取代汉家,迹象已经逐渐可见。而今,皇族衰弱,长安以外又没有强大的封国,天下全都低头顺从,没有人能挽救国家的灾难。我有幸是宰相的儿子,自己又是一个大郡的郡守,父子都受汉朝的厚恩,有义务为国家讨伐叛贼,使国家安定。我打算发动军队西进,诛杀不应当代理皇位的人,而另行选择、辅助皇族子弟当皇帝。即使事情不能成功,为国而死,身虽埋葬,名却长存,还可以无愧于先帝。如今我准备行动,你肯追随我吗?”
陈丰年方十八岁,血气方刚,勇猛强壮,一口承诺。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、严乡侯刘信、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合谋,在九月检阅军队的日子斩杀观县县令,控制了本地的战车、骑兵、弓箭手,再征召郡中勇士,部署将帅。刘信的儿子刘匡,当时是东平王,于是与东平国的防卫部队合兵一处,拥立刘信为皇帝。翟义自称大司马,兼柱天大将军。传书通报各郡、各封国说,“王莽用鸩酒毒死孝平皇帝,代理皇位,目的在铲除汉朝政权。现在,天子刘信已经即位,当共同代天行罚!”各郡、各封国大为震动,纷纷响应,大军抵达山阳时,已有十余万人。
消息传到朝廷,王莽惊惶失措,连饭都吃不下。赶紧调集军队,任命他的同党和亲属,轻车将军、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,光禄勋、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,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,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,宗伯、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,中少府、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,中郎将、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,共七人。这些人各人自己选择、任命函谷关以西地区的人当校尉和军吏,率领以函谷关以东地区的士兵,再征调各郡临时召集的部队,向翟义军发动攻击。王莽又任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,驻防函谷关;命将作大匠、蒙乡侯逯并为横将军,驻防武关;羲和、红休侯刘秀为扬武将军,驻防宛城。
城外起火,京都告急。王莽刚刚把军队调出去,更大的威胁接踪而来。京城附近地区听到翟义起兵的消息,自茂陵以西共二十三县,盗贼一齐爆发。槐里人赵鹏、霍鸿等自称为将军,攻击、焚烧官府,击杀右辅都尉及县县令。他们会商说,“众将和精兵全部东征去了,京都必然空虚,我们借机进攻长安,推翻朝廷,也捞个皇帝干干!”响应的人蜂拥而至,一下子就达到十余万人,他们所到之处,杀人放火,气焰猛烈,未央宫前殿都可以见到火光。王莽两头抓瞎,急忙任命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,大鸿胪、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,向西抵御赵鹏、霍鸿。任命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,驻防平乐馆;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,驻防城北;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,都各自统率军队,进入戒备状态。再任命太保、后承、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,在高帝庙接受斧钺,统率全国的军队,左边执持符节,右边把握斧钺,驻扎在城外。王舜和甄丰昼夜在宫殿之中巡查。整个长安城处于惊恐之中,人人自危。董钧眼见着这样的局势,心里也是十分忐忑。心里想,义军攻进城来,必然烧杀抢掠,自己也许会死在乱军之中。死不可怕,只是尸骨都难以还家,更不用说活着回去为姑母尽孝了。生在这样的乱世,真是莫大悲哀。早知这样,就不该来京都。如果侥幸得以活命,定要辞去官儿,回到故乡,以免如此提心吊胆,惶惶不可终日!
像董钧一样提心吊胆的人可说满城皆是,比董钧等普通人更为惶恐的不是他人,正是权倾朝野的王莽。王莽每天抱着孺子刘婴到郊祀祭坛和宗庙祷告,集合群臣宣称:“从前周成王年幼,周公代君主处理国政,管叔、蔡叔挟持禄父叛变。而今,翟义也挟持刘信作乱。连古代的大圣人都害怕这种事情,何况我王莽这样渺小的人!”王莽一边哭祭汉皇先祖,一边派大夫桓谭等前往全国各地,将自己会把政权归还孺子刘婴的意图晓喻全国,继续欺骗国人。这期间,派出的各位将军率军东征,抵达陈留郡县,与翟义的军队进行会战,取得胜利,斩杀了刘璜。王莽闻讯大喜,再次下诏,将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都封为列侯,就在军中授予爵位。并且大赦天下。同时,用精兵围攻翟义于圉城,大败翟义。翟义与刘信放弃军队逃亡。翟义逃到固始县界内,终于被捕,押解到淮阳国所属陈县,施以分裂肢体的酷刑,在市上示众。刘信逃亡,最终不知所踪。
王邑等平叛大军回到长安,继续向西与王级等会合,共同进击赵鹏、霍鸿,赵鹏等人被消灭。王莽下令挖掘翟义父亲翟方进和他祖先在汝南的墓坟,焚烧棺材,屠杀三族,连幼儿都不能幸免。甚至还将尸体都放进同一个大坑,用荆棘跟五毒羼杂一并埋葬。又下令把翟义、赵鹏、霍鸿党羽们的尸体,堆积在濮阳、无盐、圉城、槐里等地方的交通大道旁边,把木牌竖立在尸堆上,告诫世人这就是造反的下场。
各县秩序恢复,平叛大军胜利凯旋。王莽在白虎殿举行酒宴,慰劳和赏赐将帅。朝廷大小官员都来参加庆功盛宴,整整热闹了七天。七天来,身为小官吏的董钧,见识了许许多多对王莽五体投地的官员,为他们那种毫无骨气的阿谀奉承感到恶心,每每回到寓所就要呕吐,董安以为他是喝醉了,劝他少喝一点,然而董钧即使不喝酒,回来还是要吐。他心里堵得慌,吐了才舒服。
叛军彻底消灭了,王莽踌躇满志,一改昔日谦恭有礼的儒者风范,而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工面前。胜利让王莽有恃无恐,加快了当真皇帝的步伐。一连很多天,朝廷大小官员都被召集起来,前往未央宫向太皇太后请愿说,翟义等叛贼,之所以作乱,就是因为看到太子年少可欺,企图灭汉,而居摄皇王莽帝权力还不够大,所以叛贼就想借机作乱。幸亏居摄皇帝王莽指挥若定,平息了叛乱,据摄皇帝功盖万世。为了大汉江山稳定,强烈要求太皇太后给居摄皇帝更大的权力,不要什么居摄,直接就做皇帝。就在这时,广饶侯刘京奏报,齐郡冒出一口新井,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,太保属臧鸿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,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当朝的祥瑞大吉,王莽因而欣然接受。
这些祥瑞之物产生的效力还不够大,王莽干脆跳出来直言自己的意图。他给太皇太后递上奏折说“陛下(指太皇太后)秉承上天威严的命令,下诏让我暂居皇帝之位,处理政务。广饶侯刘京上奏说,七月中,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夜作了几个梦,梦见有声音对他说,‘我是天公的使者。天公打发我告诉亭长,‘代理皇帝应当作真皇帝’。如果不相信我,这个驿亭里会出现一口新井。’亭长早晨起来查看亭中,确实出现了一口新井,深入地下将近一百尺。十一月壬子节令交替正赶上冬至,巴都出现石牛,戊午雍县出现石文,都送到了未央宫的前殿。我和太保安阳侯王舜等人去看时,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,飞沙走石,天昏地暗,大风停止,在石头前面得到了铜符帛图,上面的文字是‘上天告示皇帝的符信,’意思是在我服事神祗、宗庙,向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奏报时,都自称‘假皇帝’。至于向全国臣民发号施令,全国臣民向我奏报,都不要说是‘代理’。把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,铜壶滴漏的刻度改为一百二十度,以符合上天的意旨。我王莽一定日夜养育孺子刘婴成长,让他能够跟周成王的品德相媲美,把太皇太后的声威德行传播到各地,让各地富足并施行教化。等到孺子举行冠礼以后,再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他,如同周公旧例。”
王莽玩弄的奏章居然被批准。王莽上奏符命的事传了出去,朝廷内外议论纷纷。有人痛恨王莽的狼子野心,期门郎张充和六个意气相投的官员密谋策划,准备劫持王莽,拥立楚王作皇帝,结果被发觉,立即就被处死了。
反王莽的人不得好死,另有人却利用王莽信符命这个嗜好,决定露一手了。前边就已交代,梓潼人哀章,早就在打这样的主意了。哀章名为在长安求学,实为投机钻营。他虽然读书不行,鬼点子却不少。一天黄昏,哀章穿着黄衣,拿着一只铜柜到高帝祭庙,哀章把铜柜交给了主管庙宇的仆射。仆射验看铜柜,里边有两道标签,一道写作“天帝行玺金匮图”,另一道写作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”。所谓某,就是高祖皇帝刘邦。策书说,王莽是真天子,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。图和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八人,又加上两个很有深意的名字——王兴和王盛,合起来就是“兴盛”。哀章还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,共十一人,都写明了官职和爵位,作为辅佐。仆射赶紧把这个情况上报王莽,王莽大喜,带领文武百官匆匆来到汉高祖庙,拜受天神命令转让统治权的铜柜。他戴上王冠,觐见太皇太后,把上天赐予铜柜的事禀报以后,回来便坐在未央宫的前殿,发布文告说,“我德行不好,幸赖是皇初祖黄帝的后代,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孙,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亲属。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,令我继承大统。符命、图文,金柜中的策书,都是神明的诏告,把天下千百万人民托付我。赤帝汉朝高皇帝的神灵,秉承上天的命令,传给我转让政权的金策书,我非常敬畏,敢不敬谨接受!根据占卜,戊辰日是吉日,我戴上王冠,登上真天子的座位,建立‘新王朝’。决定改变历法,改变车马、服饰的颜色,改变供祭祀用的牲畜的毛色,改变旌旗,改变用器制度。把今年十二月朔癸酉日定为始建国元年正月的初一,把鸡鸣之时作为一天的开始。车马、服饰的颜色配合土德崇尚黄色,祭祀用的牲畜与正月建丑相应而使用白色,使者符节的旄头旗幡都采用纯黄色,写上‘新使五威节’,表明我是秉承皇天上帝的威严命令。”
因孺子刘婴并没有即位,所以皇帝御玺仍放在太皇太后所住的长乐宫。王莽怀着即将当真皇帝的雄心,捧着各种符命祥瑞向太皇太后报告,请求太皇太后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御玺,直到这时候太皇太后才真的大惊,不肯交出御玺。王莽就叫安阳侯王舜去规劝太皇太后,太皇太后十分气愤,怒骂王舜说“你们父子宗族,靠着汉朝的力量,几代富贵,不但没有回报,反而利用托孤寄子的机会,夺取政权,不再顾念恩义。这样的人,连猪狗都不吃他剩余的东西,天下难道会容下你们兄弟吗!而且你们自己以金匮符命当新皇帝,改变历法,改变车马、服饰颜色,改变制度,也应该自己另刻御玺,使它传到万世,用这个亡国不祥的玺作什么?我是汉朝的老寡妇,早晚就要死,打算跟御玺一同埋葬。你们终究得不到!”太后一面说,一面哭泣。身边的常侍随从及下面的人都跟着哭泣。王舜也哀恸落泪,不能自止。过了很久,王舜才抬头问太后:“我等已无话可说,只是王莽一定要得到传国御玺,太后难道能够最终不给他吗?”太后怕王莽用暴力胁迫,只好拿出汉朝的传国御玺无奈的扔到地上,对王舜说:“待我老死后,你们兄弟将被灭族!”王舜得到传国御玺后,报告王莽。王莽万分喜悦,于是为太皇太后在未央宫渐台设酒宴,招来文武百官,纵情欢乐。董钧从宴席上回到寓所,恰好哀章前来与董钧道别,董钧气愤万分,不容分说,出手就给了哀章几个巴掌,打得哀章晕头转向,一时间不知所云。
杜先福著期货配资资管软件
发布于:北京市